戈壁滩上的智能“预报员”



发布时间:2020-11-04   
一公局
2020-11-04

“停停停,箱梁先停下,有挡块。”中交一公局集团新疆G575土建第3标段项目总工程师于晨晨和技术团队,正在对进行墩柱施工的葫芦沟大桥展开试飞测验。只见无人机快速起飞后,在桥墩上空不断盘旋,而在项目部BIM工作室里,副总工程师刘亚超正在电脑上对无人机传输回来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系统预演显示箱梁无法成功吊装,有挡块阻碍,需要进行处理。”刘亚超看到数据分析预演后,紧急告知现场,经过一番有效“抢救”,最终成功完成箱梁架设。

1604449077439766.jpg

这是项目自主研发的BIM+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全息扫描技术,它可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体检”并预警,涵盖了施工全部盲区以及全生命周期,可随时处理分析图纸与实际施工是否吻合,甚至在完工后还能对大桥的寿命进行监测。

项目共有桥梁24座,葫芦沟特大桥为新疆G575巴哈公路全线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桥梁,全长2563米,含桥墩184个、空心薄壁墩94根,平均高度50米,最大高度73米。在沙漠戈壁,施工有效期短,仅150多天。高空施工风险大,仅凭人眼检测,存在视野盲区等问题,严重阻碍现场施工进度,生产压力大。

为促进施工生产,项目成立了BIM工作室,请教企业内外部专家,研究提出基于BIM+三维激光扫描施工快速检测新技术。该技术可提供3种“套餐”服务: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快速获取目标对象的点云数据,通过与目标对象的设计BIM模型对比,即可发现施工误差;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对目标对象进行定点连续扫描,及时获取目标对象的动态变形量,一旦超出规定值立即发出施工预警;可对竣工目标对象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辅助竣工验收并及时回馈返修设计方案。3种“套餐”服务相辅相成,既促进施进度又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可谓一举多得。

现场设置监控点,实时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测,扫描完的图像会上传至系统自动生成一份专业评估报告。如果某个点跟图纸不相符合,系统就会出现警报,提示该项操作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处理。“就像一个气象台,利用采集照片进行分析,实现快速的偏差测量,可以提前预知后续状态,提前规避。”刘亚超解释道。此外,公司BIM专家会进行双重检查,对每一个工程结构点的质量进行复核。

技术员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点下单预演,前后操作最快2分钟完成。下单完成后,系统会出现数据分析预演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一目了然。“‘傻瓜式’操作,技术员只需下单,剩下的工作交给现场摄影机或无人机进行巡检就可以了!”于晨晨介绍说。

技术实际运用中,20公里桥梁路基飞巡所需时间从2天减少到1小时,人员也从10人减少至2人,既经济又高效。项目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还为项目节约几百万成本。(廖治飞)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Baidu
map